
13日,入伏第三天,記者跟隨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來到位于啟東市的宏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廠區,感受周學軍、鄭律兩位驗船師“戰高溫、斗酷暑”的工作日常。
“今天是為公司承建的一艘海上長158米、寬42米、高13米的全回轉3000噸起重船進行船體分段合攏檢驗,這也是南通地方船檢最大的起重船?!敝軐W軍說。
當日,氣象臺發布的高溫橙色預警顯示為最高氣溫34℃。整個造船廠區像是一片滾燙的“鋼鐵叢林”。兩名驗船師為了“趕早涼”,早上5時許就從南通出發,在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后,上午7時許登船作業,現場檢測甲板的溫度為42℃。
南通欣源船舶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對該船舶建造過程進行質檢服務。公司監理張徐林介紹,該船共分16個環段196個分段,此次主要是對第6與第7分段、第7與第8分段的合攏焊縫進行完工檢驗。一艘大型海船,從開始建造到建成下水,驗船師按檢驗程序至少要上船檢驗幾十次,每次都要抱著“吹毛求疵”的嚴苛態度開展檢驗、檢測,來不得半點馬虎。而且,質量責任實行的是終身負責制,所以要求船檢師必須一絲不茍,認真負責。
嚴苛的工作標準不僅要求驗船師達到一定的技術水平,還要有較強的體力體能。周學軍告訴我們:“夏季高溫,船舶鋼板吸熱能力極強,如果室外34℃,底艙內就得有55℃以上了?!闭f話間,他屈身從12.8米高處的一個直徑50厘米大小的“人孔”鉆進了船舶底艙——這里空間狹窄、密不透風,是一個冬天冷如冰窖、夏天熱如烤箱的地方。進入底艙后,他的身體無法直立前行,只能趴著移動。隨他下去的支隊黨群科小昝,沒過一會兒就已汗如雨下、頭昏眼花,立即鉆了出來,一口氣灌了5瓶礦泉水,才緩過勁來……
底艙除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悶熱外,還彌漫著刺鼻的油漆、焊接粉塵、施工的噪聲。負責在上部檢驗的鄭律告訴我們,驗船師就像“船舶醫生”,需要確保船舶的每一塊鋼板、每一條焊縫、每一根管路、每一個設備都符合規范和法規要求。我們建議他們“歇歇再干”,他們說:“我們只能一口氣將這艘船檢驗完畢,如果出去再進來的話,身體會更加難受。在熱浪中逆行‘洗桑拿’,早就已經習慣了?!?/p>
在漆黑的船艙里,驗船師只能打著手電筒慢慢爬行檢驗檢測……由于船舶仍在建造中,艙內留有不少鋼板、焊條等材料,一不小心就會受傷,所以只能小心翼翼檢查、小心翼翼前進,比對圖紙仔細查看每一條焊縫、每一個焊點。周學軍說,幸虧實行了“蘇滬船檢區域合作”,上海來了兩名驗船師參加,縮短了檢驗時間,否則更加“吃不消”。
此次檢驗一直持續到上午10點多才結束。當兩名驗船師大汗淋漓地鉆出船艙時,甲板上的溫度已經達到了60℃。
記者彭軍君 通訊員包宏龍